看了這些作品,我久久不忍離去:一點都不悲情,反而充滿希望、生命力,這位攝影家是怎麼做到的?
 
這次的攝影展主題是「國家的誕生」,藉由 2 位攝影大師:保羅高曼、大衛羅賓哲的鏡頭,架構出以色列驚心動魄的建國史。


雖然是黑白照,但它沒有想像中的沈重。我個人偏好大衛羅賓哲的作品。

這張是羅賓哲的代表作:1967年,3位傘兵虔敬肅立站在哭牆前,因為10分鐘前,以色列軍隊才攻下被隔離19年的聖地。

以色列建國 
 
其中一台電視還播放著紀錄片,近年來羅賓哲一一走訪當年照片中的主角,事隔多年,羅賓哲拿著放大的照片,問「你認識這個人嗎?」,熱心的路人會提供資訊(出「超級任務」時,總不能缺少這種善心人士!)。當事人總會不好意思笑著:「那是我!」然後他們會談起當年戰爭的慘狀,跟現在安樂的生活。我覺得上天真是有好生之德啊!

 
下面這張照片,是拍攝於1950年,一對年輕夫婦帶著小孩住在帳棚。


 以色列建國
 
下面這張,是1996年羅賓哲找到他們一家,如今他們兒孫滿堂,開了雜貨店,中間的阿媽,就是上一張最右邊的太太。
 
以色列建國 
小孫子看到當年照片中的阿媽住在帳棚,就說「你好可憐!」阿媽說:「我才不覺得可憐呢!有得住已經很好了。」
 
小孫子笑著說:「可是你沒有電視機啊!」
 
還有張照片中用指尖碰觸以色列浮雕地圖的盲眼男孩,現在是壯碩的中年人,雖然工作是單調的調琴師,但閒暇之餘,還是喜歡在家聽古典CD,享受音樂的愉悅。
 
下面這張拍攝於1948年,以色列獨立戰爭,所有年輕人不分男女,都要學習基本軍事訓練,學習投擲手榴彈。(真佩服這位美女的英姿,這才叫花木蘭!)
 

以色列建國 
 
下面這張拍攝於1972年,多年不見的兄弟在機場互相擁抱。

以色列建國

 

 
下面這張的母子3人,他們的家剛剛才被毀。當羅賓哲最近拜訪他們時,一家人幸福的住在漂亮的房子裡。

以色列建國 

下面這張是護士正給剛送入醫院的傷兵安慰,請注意她的眼神跟手勢,充滿溫柔。

以色列建國 

被問到新聞學上的老問題:「當碰到一個千載難逢的好畫面,但是對方的生命卻在危難中,你選擇那一個?」

羅賓哲說:「這是個好問題,很難回答,但我會選擇救人第一。」


以色列建國  

羅賓哲脖子上依然掛著相機趴趴走,是一頭白髮的老先生,有著慈祥親切的笑容。


跟照片中的主角話當年時,這些主角看他的眼神彷彿是看著天使,充滿感激,好像在說:「只有你看到我當時的痛!只有你最清楚我的感受。」
 
還有人要他留下來定居,他笑著說:「不行,我一定要回去,我喜歡照相,那是我的工作!」
 
我突然間感受到羅賓哲的拍照秘訣:如果他不是這樣喜歡與人相處、相信人性,他的作品不會充滿希望、生命力。事隔多年,他還會想走訪當年的主角,足見他真是有心。

他大可聚焦於滿地哀嚎,滿目瘡痍,可是,他沒有。

他的作片中雖然出現戰爭的殘酷,但是不忘展現出人類抱持著勇氣,寄託希望於未來。
 
我喜歡幫人拍照,我喜歡看當我把洗好的照片交到對方手上時,對方臉上驚喜的表情,那是一種「生命中開心的紀錄」。
 
學生時代用傳統單眼相機幫同學拍的合照(就是下課隨意在走廊倚著欄杆拍的),後來被當事人選擇放在畢業紀念冊上,真是一種最好的肯定!問他們為何會選這張,他們說:「就是很自然、又笑得很開心!」

(啊!忘了說,「班對」後來有結婚啦!不知道我是不是也有功勞?)
 
我不禁想到,國內的藝術家在創作時,總脫不了悲情的訴求,看了心情直落谷底。之前叫好不叫座的攝影雜誌《人間》,不就是這樣停刊嗎?還有一堆得到國際大獎的國片……
 
這也給我一個很好的啟發:要寫出一個讓大家接受的好作品,求「真」還不夠,求「善」(總是希望讀者看了能接收到一些好訊息),還要夠「美」!(讓人看了有好心情!)


給故事一個圓滿的收尾,是道德的!
 


「攝影是去感受。
有時候得以見證偉大時刻而感到驕傲,
但有時卻是痛苦的心情紀錄實況。」~大衛羅賓哲
 
(To take pictures is to feel.
Sometimes you shoot what you witness with pride, at other times, it is with pain.)
 
 

展出時間:2008/3/11~6/22     國家的誕生
 
展覽訊息:
 
 
照片來源、更多作品:
 
照片來源、更多介紹: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afe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