片名 GOING IN STYLE(2017),是1979年的老片新拍,故事很簡單,就是老人搶銀行,但是看完後,卻留下很多問題給觀眾思考。(好電影就該這樣,讓觀眾去思考)
先講,這3個老人家,年紀一大把,身體又不好(心臟病、等著換腎)何必要冒這高風險?
還要鍛鍊體能(免得跑太慢,一下就被警察抓到)
原來是因為老人家的退休金被砍 、房子即將被銀行追討,
連「技術指導」原本說好事成後要抽成,
後來根本不收他們的錢、
在銀行有過短暫交談的小妹妹,在指認嫌犯時,明明已經認出他來,卻不說破。
為何大家都願意幫助他們?
(連我邊看都邊擔心,希望他們不要被抓到)
我覺得是那個「同理心」。
正如台詞所言:「照顧長者,是社會的責任」
「技術指導」想到,自己的晚年萬一經濟有問題.....
小妹妹一看到他手錶上是孫子照片的圖案,就想起自己的阿公....
正如這3個老人說的:「我們只希望每天可以吃得起一塊派。」
不知怎的,我想起台灣現況,
多年前轟動一時的「李師科搶案」,不知會不會重演?
前幾天,還看到有某網紅在臉書上呼籲大家:
國民年金不要繳,收到繳費通知單就直接撕掉
因為以後一定會被砍...
政府在推動軍公教的年金改革時,可能沒想到,會引起的後續效應這麼大
(我不是反對改革,
而是反對「污名化」、反對搞成階級鬥爭)
新聞說,房市已經受影響,有不少退休族,寧可先賣屋落袋為安
平時餐廳、咖啡廳,退休族是主要客源,
現在退休金一砍,
生意肯定會大受影響
到時又是店家叫苦連天....
是,軍公教的退休族群有錢,
但,他們要是不花錢,商人哪有錢賺?
政府當初可能沒想過,什麼叫「骨牌效應」吧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