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巴黎2次,始終無願到莫內美術館朝聖,這次歷史博物館展出的莫內美術館的收藏,當然不能錯過!
語音導覽請到熟悉的蔣勳老師來講解,你一定不能錯過!
一眼看到這張,就發現有著濃濃雷諾瓦風格,一看說明,果然是雷諾瓦畫的好友莫內。怡然自在地抽著煙斗邊看報,溫暖而自然的筆觸,雖是黑色調,掩藏不住雷諾瓦筆下特有的幸福感。
這次畫跟我們印象中熟知的莫內風格大不不同,顏色比較厚重。很多畫近看是看不出個所以然來,要後退約2-3公尺(展地太小,容易撞到人),才驚見莫內的畫是這樣真實。我喜歡這張垂柳,看起來充滿生命力。
不到20歲時,莫內的諷刺漫畫非常活潑有趣喔!要不是因為好友布丹建議他朝藝術方向發展,恐怕今日就沒有印象派一代宗師的誕生。
每次想到這,我就覺得造化弄人,當年誰想得到一群「非主流」,參加官方畫展老是落選的畫家,最後竟能創立轟動世界、最貼近人心的「印象派」?
這張「倫敦查令十字橋-霧中煙雲印象」我最喜歡,迷霧般的感覺,很霧面,卻別有暖意。
另外幾張在挪威的寫生畫,我非常喜歡。彷彿用粉彩蠟筆作畫般,有著童稚般的色塊與粉嫩。在雪地裡作畫寫生很辛苦,因為短暫的太陽一下山,光影就不見了。
沒想到莫內最喜歡紫藍色!以往在畫中最常見的是梵谷,尤其是色彩鮮明到跳出畫面的紫色鳶尾花。近看莫內的畫作,才發現他把紫藍色藏起來,尤其是在花的漸層中。
莫內晚年喜歡畫睡蓮,我覺得特別的安靜,有著東方的禪意。也許正值世界大戰、親友的過世,讓他尋求內心的淨土吧!幾幅睡蓮,發現他刻意安排作畫在「右上、左下」兩區塊互相輝映,中間採取留白。時間好像靜止了。有人說,莫內的畫好像沒畫完,但這正是他想表達的「未完成」。我想的確是,生命本身就是不斷的流動啊!
晚年的莫內深受白內障之苦,必須在灰暗的世界中摸索,甚至憑記憶作畫。但我覺得晚年多張「日本橋」,打破了形體的框架,(蔣勳老師說得好,揉碎了玫瑰,把形象解散,影響了後來的野獸派、抽象派)反而充滿是熱鬧的生命力!
這是莫內好友的畫,我去過亞維儂,沒錯,這城市就是給我這樣的印象,古老迷人的風味。
看到莫內晚年在病中依然勤於作畫,對病中的我是一大鼓勵,也許人生免不了苦難,但我們依然要追求生命中的真善美!不要放棄啊!
入口處的小花園水池
香草小屋,我發現蘋果天竹葵很好聞,真的有蘋果香!
據說後方植物園也搭配此次畫展,種植了相關植物,但我因為體力不支,沒走到後面去觀看。
官網:經典 印象 莫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