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次我去醫院回診時,會順便到這家店吃東西。跟老闆娘聊兩句,她說可能月底要收起來,因為請不到人:年輕人作不來,只剩下她跟兩三個家人苦撐,已經到了體力的極限....
我問:不是有很多二度就業的婦女,在找工作?可以找她們
老闆娘說,她們來看了一下,就說這不是她想做的....
難怪,覺得店裡冷氣不冷,很悶熱,
環境也比以前馬虎
原來是打算關店
我問:可以改作加盟、中央廚房啊?
老闆娘依然搖搖頭,說以前都做過
現在還是卡在人力不足的問題
當然,除了「一例一休」的衝擊之外,
我想老闆娘的經營理念、管理,
也許要跟上時代,再作調整
這店算是小有規模,也曾有過全省多家分店的風光,
只是如今,只剩本店,
這家店的餐飲不錯,算是真材實料,規矩在做生意
除了找不到工,
是什麼原因,讓老闆縮手,無心再經營?
光想到這一點,就覺得台灣的前途堪憂
當資本家(不管大小)一一退出市場不玩時,
廣大的勞工要靠什麼維生?
我相信,
台灣類似這樣:本質有競爭力,卻不願意再營業的店家,越來越多
政府有沒有想過,真正的關鍵在哪裡?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