片名:The Life List(2025)
出品:Netflix
這是暢銷小說改編,中文版一上市,我就看過原著,非常溫馨又勵志。
敘述女主角的媽媽過世,遺囑要34歲的她,完成她在14歲時寫的生命清單,才能得到遺產,
並藉著這些任務走出舒適圈,
重新挖掘自己、活出真正的自己。
但搬上銀幕後,幾乎成了《艾蜜莉在巴黎》,
原本的溫馨不見,變成膚淺的愛情片。
小說中很有內涵女主角,到電影中變成愛玩鬧、戀愛腦的傻白甜。
我很想打編劇!毀了一齣好戲!
女主角的媽媽提出「判斷真愛的四個準則」:
一、你能跟他分享所有心事嗎?
二、他善良嗎?
三、他能幫你成為最好的自己嗎?
四、他能成為孩子們的好父親嗎?
每次當女主角在猶豫時,
她就會告訴自己:
「反正我沒有什麼好損失的」,
然後就去行動,
我覺得這是好的提醒。
重點是,原著中最感人的情節,就是她放下精英身分,到社會底層當老師。
因為作者曾任語言治療師及輔導諮商師,
在貧民區從事居家學生課業輔導,正是她親身經歷。
難怪小說在寫她跟學生互動這一段,
從一開始的挫敗、不斷嘗試,到最後終於取得信任,
描寫得絲絲入扣。
電影卻刪了最重要的情節,
天啊!「教學」可是女主角的天賦啊!
連她媽都覺得這女兒天生是老師的料,卻被編劇一筆帶過。
我猜想是基於商業考量,
Netflix急著打造類似Hallmark頻道的愛情、家庭溫馨電影王國,
卻忽略該先從劇本品質下手。
女主角蘇菲亞·卡森很漂亮,
我覺得像是雪兒+莉莉·柯林斯的綜合版。
電影版就當愛情片看,打發時間,
我推薦你找小說來看,會有更多收穫。
相關閱讀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