雖然作者是站在挑選股票的立場而寫,但我覺得也適用在基金、ETF等投資商品上。
一般理財書都叫大家要積極,只有這本書,反其道而行。不過我個人也覺得,畢竟我們不是神,沒有未卜先知的能力,進出頻繁,最後只是白白讓券商賺了手續費。
大家都知道複利,作者在書中對複利有深入的探討,因為複利的前提是「有賺錢」,萬一虧錢了,會反過來害你賠更多。
作者提出「用心於不交易」,就是種閒趣哲學,享受複利的樂趣,還引用明代書畫家陳繼儒的話,我非常喜歡這句話:
「不是閒人閒不得,
閒人不是等閒人。」
名主持人曹啟泰多年前說過一句話:「有錢的最高境界是:不煩。」
我非常同意這樣的觀點。我身邊有朋友家境富裕,但他們還是常常在煩錢的事,即使多賺了一筆錢,又開始在傷腦筋:是要來買店面賺租金呢?還是買股票好?
相信我,有錢人如果不懂得理財,那真是一場災難!當理財投資失利時,那種心痛與懊悔,還不如從未擁有過那一大筆金額。
以下是我個人喜歡的書中重點:
☆整個複利過程非常枯燥,如同「穿隧效應」,一片黑暗,看不見光明
☆Vanguard約翰伯格創辦人對投資的忠告:
Don’t do something,stand there.
☆不賠錢投資:
1找出「不賠錢」的標的
2.等待合理價位進場買進:不是堅持買在最低點,只要價錢符合我們的標準即可
3.鼓勵股利再投資,建立長期的複利效果
☆最簡單的不賠錢投資:公債
1.只要標的物不倒閉,而且每年有收益,我們就可以建立一個不賠錢的投資
2.由於不會賠錢,所以當市場空頭時,我們不會跟著恐慌
3.當市價上漲時,我們是潛在的賣方
☆以美國200年的股市資料證明,股票投資的報酬扣除通膨後,有6.8%年報酬率,債券只有1.7%左右
☆投資組合:
巴菲特強調不要「為分散而分散」,集中持股在具有長期競爭優勢的公司
作者強調5-10檔已經足夠
☆巴菲特把公司虧損分成:單一事件、常態型。如果是前者,反而應該趁低價買進。
但如果難以分辨呢?
作者的投資哲學以「不賠錢」,那選擇就很清楚。
作者認為,如果不能判斷公司屬於哪種狀況,他會選擇保守,找個好價錢賣出,不去賭公司鹹魚翻身,萬一這股票否極泰來,也只是「沒賺到」,而非「重大損失」。
PS:本書為「美股投資暨理財讀書會」選書之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