紅色封面的書,高傲的擺在書店排行榜架上,這本書已經好一陣子了,我原本以為只是教人作筆記,仔細一看,哇,這觀念不錯喔!
大學時代,我的筆記被同學借去COPY,連隔壁班都來借
他們說我寫得很清楚。
我想我的筆記特色,除了綱舉目張外,就是會附上舉例吧!
這樣才能幫助理解啊!
曾準備過國考,
大家都很努力做筆記
還不時貼上便利貼,就是為了補充最新考題、新學說等等
按照本書的說法,
方格筆記本的大片空白處,就是為了讓我們日後補充用啊!
也為了方便「筆記圖像化」。
本書的紅色封面版,
強調觀念的推廣,
這也是日本書籍的特色
當他在推廣某個觀念時,一定會反覆嘮叨說這有多好、多重要
看了之後,雖說懂,實行起來卻沒有把握
藍色封面放大版,就是圖解範例版
完全講實例,
真正把筆記內容show給你看
看了這本,我才完全掌握到重點
我用了附贈的方格筆記本,動手寫起來
練習了年度計畫、閱讀心得
發現以往做筆記,就是一股腦兒「下載」,
作者要的,是我們跟自己「對話」,然後產生「行動」
用了作者這方法,有「事後追蹤」的作用,督促自己行動
而作者強調的三欄「事實--解釋--行動」
根本就是「企劃」啊!
光是「解釋」,就是厲害的功力,
有的人就是找不出問題所在
我邊寫邊想,突然想起依據我職場的經驗,
這一套在台灣可能不管用
因為台灣職場文化多半是「上面宣旨、下面只有聽命的份」
而學生筆記的精髓,就是要先找出「問題」,就是「考試必考大重點」
其實補習班都會整理得好好的給學生
台灣的出題老師有時會「出暗器」,考冷僻題
這可能也是筆記無法兼顧的
所以,有時不要怪考生怎麼什麼都記,
實在是「考試領導筆記」啊!(哀怨~)
我頗喜歡作者這方法
我想重點是:「思考」如何應用成「行動」?
我會繼續練習應用
不過現在另一個問題是:活頁筆記紙到哪買?可能要找一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