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過這本書的封面,就念念不忘,之前到希臘,看到古蹟裡的壁畫,就是這些奴隸忙著搬運大大小小的陶器啊!如今我們也是,手中物件換成公事包。
我第一次讀完時,沒有太多感觸。
後來又讀了幾次,我有點懂了,卻有點迷惑:「不要嫁給工作」?
我不知道其他人如何,
但我很確定,在我那個年代,流行一個新名詞「女強人」
四、五年級生,應該有印象
有本小說《女強人》(作者朱秀娟,1984出版)很紅,就是當時的社會氛圍
標榜女人出頭,女人剪著俐落短髮、穿起高墊肩,作中性打扮
當時華視的當家主播李豔秋,就是女性的成功典範
連那時大人對就讀新聞系的女學生,都習慣問一句:「啊,你將來要當李豔秋吼!」
「工作比老公可靠」,
也是我們那世代「部分」女生的觀念,
基本上,我還真不覺得這句話哪裡有錯。
這本書反覆看了幾次,我才確定:
原來,作者不是說「不要沉溺於工作」,
而是「不要把工作當生命、當成老公」。
我不是工作狂,但,的確是把工作當成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
甚至拿來肯定自我(是,我知道這樣不對)
此時,作者卻跳出來,大聲疾呼說:「不行!」
我看書中作者如何幫助她的個案,
但是,我覺得也只是「螳臂擋車」
目前看來,「參加團體治療」是她書中看來比較有效的方式
「轉移目標、注意力」是作者提出的解決之道,
但我覺得很薄弱。
我覺得,「嫁給工作」這之所以是個問題,
主要是因為,女生不只沈迷在工作,
還把職場當「家庭」,
例如有好吃鬆餅就帶去辦公室分享、跟同事也是好朋友。
所以,當我們得不到預期的回饋(未必是加薪升官,而是情感上的支持),
會有嚴重的失落
作者指出,這種感受是「被背叛」。
我也曾對職場有這樣的期待,
後來面對現實,覺得「把職場當戰場」,
比較不會受傷害
對這問題,我是無解。
但我佩服作者,以臨床心理醫生的角度,發現這個現象
我覺得,在台灣這種「嫁給工作」的女生,一定比美國嚴重,
只是目前我們還沒看到本土的研究,
或者,我們還沾沾自喜,覺得這是「成功人士」的象徵?
留言列表